在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中,扣肉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历史内涵,成为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,它不仅承载着家的味道,更是中华烹饪艺术的体现,就让我们一起探索这道传统美食的正宗做法,揭开其背后的故事与技艺。
扣肉的历史渊源
扣肉,又名“红烧肉”,起源于中国南方,尤以江苏、浙江一带最为盛行,据传,扣肉最早可追溯至宋朝,当时作为宫廷菜肴出现,后逐渐流传至民间,成为节庆宴席上的常客,其名“扣”字,源自于烹饪过程中将肉块整齐地码放在碗中,蒸熟后再翻扣于盘中的独特手法,寓意“团团圆圆,美满和谐”。
选材讲究
制作扣肉,选材至关重要,传统上,选用五花肉最为理想,肥瘦相间,肉质鲜嫩,优质的五花肉应色泽鲜艳,层次分明,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,还需准备老抽、生抽、细砂糖、料酒、姜片、葱段等调料,以及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增添香气。
制作步骤
-
处理五花肉:先将五花肉切成约2厘米厚的大片,用刀背轻轻拍打,使肉质松弛,便于入味,随后,将肉片放入冷水中,加入几片姜和少许料酒,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沫,转小火煮至七八成熟,捞出沥干水分。
-
炸制上色:锅中倒入足量油,油温升至七成热时,下入五花肉片,两面煎至金黄,捞出备用,这一步不仅能锁住肉汁,还能让肉质更加紧实,同时为后续的红烧奠定基础。
-
调制酱汁:另起锅,加入适量清水,放入细砂糖,小火熬化至琥珀色,迅速加入热水调匀,制成糖色,加入老抽、生抽、料酒、姜片、葱段以及八角、桂皮等香料,煮沸后即成酱汁。
-
红烧扣肉:将炸好的五花肉片放入调好的酱汁中,确保每一片肉都均匀裹上酱色,盖上锅盖,转小火慢炖约40分钟至肉质软烂入味,期间可适时翻动,保证均匀受热。
-
扣碗装盘:取一大碗,底部铺上一层煮熟的青菜叶(如白菜叶),将炖好的五花肉片紧密地码放在碗内,尽量不留空隙,将剩余的酱汁过滤掉杂质,均匀地浇在肉片上。
-
蒸制翻扣:将装有扣肉的大碗放入蒸锅,大火蒸制约40分钟至1小时,直至肉质酥烂,香气四溢,蒸好后,取出盘子倒扣在碗上,轻轻拍打碗底,使扣肉完美脱模,呈现出诱人的“宝塔”状。
小贴士
- 焯水时加料酒可以去腥增香;
- 炸肉时控制好油温,避免外焦里生;
- 糖色需快速操作,防止糖焦苦;
- 蒸制时间根据肉块大小适当调整;
- 翻扣前可在碗边涂抹少量食用油,便于脱模。
通过以上步骤,我们不仅学会了扣肉的传统制作方法,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髓——匠心独运与传承创新,每一道工序,都是对食材的尊重与对味道的追求,当那一盘色泽红亮、香气扑鼻的扣肉呈现在眼前时,不仅是味蕾的享受,更是心灵的慰藉,让我们在品尝的同时,也不忘传承这份来自千年的味道记忆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